绿色记事本教案

时间:2025-07-13 17:40:10
绿色记事本教案

绿色记事本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绿色记事本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色记事本教案1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的习惯。

2、朗读课文,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会认“供、耗、攒、购、臭、簿、限”等7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难点:

理解“这样自觉地严于律己,让大人们也不禁肃然起敬”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用的纸主要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吗?每年造纸工人都要砍伐大量的木材。为了少耗费木材,人们把废纸回收,再生产出新的纸张,这就是再生纸,也叫环保纸。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张《绿色记事本》中记事本就是用再生纸制成的。

2、板书课题:12* 绿色记事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依据自学提纲展示互动。

1、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自学的生字再认真地读好、记牢。

2、汇报积累的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的字,读字并组词,多种形式读。

(2)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个字的读音。

(3)理解词语的意思。濒临、弥补、别出心裁、严于律己、肃然起敬。

a、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哪句话里,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认真的读一读。

b、集体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检查学习研讨情况。

8、学习课文。

(1)自己出声读课文,认真揣摩自学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4)小组合作学习:

A、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B、小奥茨和他同学们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

C、你喜欢小奥茨和他同学们的“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D、学习了课文你有感想?受到了什么启发?

7、学习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总结全文

学生们的“绿色记事本”记录的虽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环保意识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作为我们来讲,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树立环保意识,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四、反馈检测:

1、《绿色记事本》这篇课文,说它是“绿色记事本”是因为:( )( )( )

2、绿色记事本的意义是:( )

3、这篇课文写了许多生活中关于环保的小事,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 )( )。

4、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你的办法是:( )。

5、写一篇环保日记,内容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

板书设计:

12 * 绿色的记事本

“绿色”―――――“环保”

记事本封面 记录内容 制作材料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教学反思:上完本节课,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和节约意识。课后我让孩子们一篇环保日记,没想到有的同学写得特别好,特别是张小艺同学,我让她在全班读了自己的日记,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热情。

绿色记事本教案2

白银的妙用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铜”,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时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亡,东征被迫终止。但是皇帝和军官却很少染疾,这个谜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旁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

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净化1千克水。

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所以,人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用银片作外科手术的良药,用银煮水治病,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会很快变黑,我国古代法医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帮助破了不少谋杀案件。

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及某些大地震前,地面均有可能渗出含硫的气体,这种气体会使银器的表面很快变成黑色,从而显示出火山将要爆发,大的地震将要来临的某种征兆。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银箔包裹食品和药丸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生”,一称恰好150两。

1。文中写了白银的妙用有哪些:

2。文中最能体现白银杀菌能力很强的2个句子是:

3。文中加点的“这种特性”指的是:

4。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找出文段中阐释希腊士兵染疾死亡的真正原因。

6。写出末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此段的支撑方式。

绿色记事本教案3

1。 ①大气是包围着地球的气体;②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

2。 ①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或空气低浓度高);②空气向水平方向流动。

3。扩散层;空间(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空气由浓到稀”)

4。 ①对流层中温度下高上低,空气对流而成风;②对流层中有大量水蒸气和尘土之类微粒,遇冷 ……此处隐藏7233个字……中去选材,可以写为了节约电能,夏天少开空调多用蒲扇,如果一定要开空调,就把温度控制在26度。也可以写如何劝说妈妈把淘米水再次利用来洗菜,再用洗菜水冲马桶的事情。还可以写去饭店时不使用一次性木筷或买冷面的时候自己带小锅而不用一次性饭盒的事情……)

绿色记事本教案9

地球的外衣——大气

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大气层。

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海面的地方十分稠密,越往高越稀薄,在海拔6到7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500公里的高度,大气已经十分稀薄。

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

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11公里,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在这一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升高1公里,温度差不多下降摄氏六点五度,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这层空气叫对流层。

空气对流就形成了风。再说,对流层里有大量的小蒸气和灰尘之类的微粒,因而会形成云、雾、雨、雪。刮风下雨是对流层经常发生的现象。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80公里。在平流层里,高层和低层的大气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差不多都是摄氏零下五十六度,因而空气没有上下方向的对流,所以叫平流层。由于平流层里的水蒸气非常少,没有云雨等现象,所以适宜飞机飞行。

从平流层往上,直到800至1000公里的高处,是电离层。这里的空气受到宇宙射线和阳光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分子被电离成带电荷的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给无线电通讯带来好处。电波沿地面只能传播100公里远,通过电离层反射回来,可以传送20xx公里外,晚上,我们能听到远方的电台广播就是这个原因。

电离层还会产生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就是极光。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电子流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总是偏向地球南北两极,所以极光都发生在两极地带。

在电离层以上是扩展层,因为这里离地球很远,地球的引力非常小,空气分子就经常逃离散到星际空间去,所以叫扩展层。扩展层并没有明显的边缘,几乎延伸到了3000公里以外,从这里逐渐过渡到宇宙空间。

大气层实在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的外衣。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

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太热,夜晚太阳落山以后,才不会变得过冷,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这件外衣还象一件盔甲,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大气层真是一件宝衣啊!

1。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极光”?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给二者各下个定义。

①大气是

②极光是

2。简述大气层和大气层中的“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①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不超过10个字)。

②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不超过10个字)。

3。大气层大体上分为四层,最后一层的名称叫。这四层是按 顺序来说明的。

4。对流层中刮风下雨是经常的事,其原因:

5。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除“大气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一项外,还有两项作用,它们是:①;② 。(每项表达不得超过20个字)

【试题答案】

绿色记事本教案10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

2。总——分——总

3。比喻、排比、对比

4。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

5。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

6。 C

7。红色;紫色

8。阴雨天气就要到来;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9。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10。 B

11。举例子、作诠释、引用

12。 A

13。略

绿色记事本教案11

1。装饰、铸器、杀菌、防灾、食用。

2。 ①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②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6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

3。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很快就会变黑。

4。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作引用

5。士兵的餐具不具有杀菌能力

6。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某些生物食用的金属;举例支撑。

绿色记事本教案12

(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第一段的结构形式是。

3。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4。第一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5。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6。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A。断定B。推定C。推测D。猜想

7。第二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③处应填的颜色是。

8。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⑤处填天气状况是。

9。“……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

10。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1。第二段文字采用了的说明方法。

12。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绿色记事本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